武汉奥数网
武汉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武汉站 > 重点中学 > 硚口区 > 武汉市四中 > 正文

素质教育结硕果 百年老校谱新篇

来源:武汉四中网站   作者:匿名   2009-03-28 10:50:17

  武汉四中的前身是汉口博学书院,1899年由英国人创办,是一所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老校。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勤朴博学”为训,由“学有专长”延伸为“特色教育”,由“特色教育”升华为“个性发展”,四中人一路走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学理念和优良的办学传统,造就了一代代德艺双馨的名师,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子。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武汉四中以其幽美的环境、良好的校风和优良的质量,赢得社会的赞誉和家长的青睐,办学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学校、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被亚足联选定为中国展望项目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及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学校,并被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学校。

  凝炼办学理念促进科学发展

  一所学校的科学发展,需要先进的理念引领;而保持理念的先进性,就要与进俱进,不断丰富理念的内涵,适时拓展理念的外延。四中确立“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就经历了继续传承和不断提升的过程。

  ——“勤朴博学”的传统校训。博学书院创始之初即提出“勤朴博学”的校训,诫勉师生勤奋朴实,博识善学。其中“勤朴”是一种治学的精神,“博学”既有治学的方法,又含办学的方向,广学博取也是鼓励广泛涉猎文史、经学、自然、外文、体育、艺术等知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身心健康,学有专长”的办学方略。博学早期即“重理算,授生化,修自然,习英文,强体魄”,体现了“身心健康、学有专长”的人本思想和特色教育方向。

  ——“全面+特色”的教育模式。九·五末期,武汉四中提炼出“全面+特色”的教育模式,这与传统的办学方略是一脉相承的,她体现了全面合格加某项特长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

  ——“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早期的办学方略、近期的教育模式,结合现代教育思想,考虑学校发展的需要,2003年校长室提出“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得到班子认同;2004年提炼出以“人本”思想和个性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并经教代会讨论、修改获全票通过;经过两年的论证和实践,2006年将这一办学理念写入《武汉四中十一·五发展规划》,再次获得全票通过。这一理念是对“全面+特色”理念的传承和提升,她不只追求各方面的成绩合格和一技之长,更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优化和人格的健全,更强调激发学生潜能的个性化;她不只强调教学以学生为本,同时强调办学以教师为本,关注师生双边的个性优化;她不只强调当前具体成绩和特长的及时呈现,更关注人文关怀和终生发展;她体现了办学思想的丰富与完善。

  这套较为完备的办学思想可概括为:秉承“勤朴博学”的传统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模式,形成“以理科为主体、以文科和术科为两翼、突出英语和体育两大特色”的办学格局,践行“勤朴向上、博学笃行、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的培养目标,实现“争创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文明单位”的奋斗目标。

  “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是在我校多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的,多次在市区交流,并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华月报》《人民教师》《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及各类网站发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实现“理念引领实践、实践丰富理念”的目标,学校组织了多场办学思想报告会,组织了学习、论证、实践办学思想的考试和论文比赛,组织了各处室各教研组贯彻办学思想的研讨会,使这一办学思想深入人心,渗透到全校干部、教职工的工作实践中。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构建个性化德育体系,坚持尊重学生个性,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生本德育。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行课堂研讨式教学,同时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开发适应学生文、理、体、艺、信息等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开设多科类选修课,引入学分制管理,推进研究性学习,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努力引导学生发展个性爱好倾向,个性思维品质,个性能力禀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研究试行个性化管理和服务的方案,努力为贯彻人本思想、适应个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学校在这一先进办学理念引领下,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呈现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我校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理念,遵循“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依靠人、发展人”的基本思想,加强干部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促进了人与校的和谐发展。

  (一)建设高水平干部队伍

  近几年来,学校强化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学校领导班子成长为有思想、有经验、有干劲、有能力的领导集体。

  ——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学校建立了健全的学习制度,每周组织中心组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定期组织心得交流,每年组织理论学习论文比赛和测试;选派干部参加党校培训,参加国内外理论研修和观摩学习。

  ——强化作风建设。抓勤政,要求干部勤谋划、勤指挥、勤干事,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校级干部都蹲点年级组,带头上课、带头讲座、带头科研、带头听课、带头服务;干部到校最早、离校最晚,做了勤奋工作的表率,带出了勤奋工作的校风。抓“亲民”,干部几乎每天下组,每天与教职工进行思想交流,经常家访,解决了家属看病、子女上学和就业、购房贷款、职工健身等等困难,干群建立了大家庭中的亲情般的和谐关系。抓廉政,养成了勤奋、廉洁、“亲民”的好作风。

  ——强化组织建设。党政领导重视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培养在职干部,选拔优秀青年骨干充实干部队伍。干部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当前能干好事、以后能接好班”的问题。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实施三项工程(师德工程、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强了三项建设(师德建设、师能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达到了五项目的(扬师德、铸师魂、塑师品、强师能、树师风)。

  ——抓师德建设,扬师德,树师风。奉献是师德的核心。学校大力倡导敬业、爱生、奉献,每学期组织学习英模献身教育的感人事迹,每学期都要举行师德报告会。学校每年开展师德检查、评比,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先进组。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立志终身奉献教育事业的师德标兵。恪守师德规范,学校多次印发市教育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武汉四中师德规范》,诫勉教职工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教育法规。实施聘用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师德考核、师能考核、业绩考核、劳动纪律考核,坚持学生评老师、老师评领导、老师和家长评学校;并以“三评四考核”为依据实施聘用制,实行双向选择、统筹协调,凡查实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的坚决停聘或改派,从而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抓师能建设,练师功,强师能。一是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学校制定了《武汉四中名师管理条例》,对教师队伍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二是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学校8位特级教师组成了专业指导专家组,又聘请了22位名师特级组成“武汉四中名师顾问团”,30位专家长期指导各学科中青年教师的理论研修和专业研修,指导课堂教学。在专家们的引领和推动下,学校建立了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和每周一节听课评课制度,建立了教研组每周一次专题研讨和教学交流的制度,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一批中青年老师更新了教育观念,丰富了理论涵养,提高了专业水平,增强了教学能力,屠巍、陈兴宜、张莉娜等在全市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中获一二等奖。三是课改带动,科研推动。学校坚持在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中锻炼教师、磨炼队伍。为了推进课改,更新观念,学校多次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国家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胡松华、全国语感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洪镇涛等教育专家来校讲课讲学。为了培养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学校争取了4个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的科研工作,100多位老师参加了研究与实验,语文组王先海、徐华钟,数学组吴校红、李文溢、曹文华,物理组杨萍、宗徽,化学组金北群、汤彦平、屠巍,政治组蒋双林、高海英,体艺组高文桥、王刚等老师撰写的论文在全国大赛中获一等奖或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励和发表的论文有200余篇。学校鼓励老师参加各类教学比武,近三年徐华钟、韩琼、邓丽娟、王恭武、李珂、高海英、蒋双林、王瑶琼、陈霞、陈伟、徐瑶等20多名老师主讲的优质课在全国、全省、全市的比赛或展示活动中夺取大奖。全校教师主动研究新课程,掌握新理念,运用新方法,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老师的素质。

  ——抓梯队建设,分层次,定目标。为了解决好传、帮、带问题,保证骨干队伍后继有人,学校将专业教师按年龄划成4级梯队,51岁及以上的15人为一队,包括3名特级教师、5名市管专家、市学科带头人和市府津贴人员、5名区学科带头人,他们可以少带点课、多带点人,任务是帮助二队,指导三队;46-50岁10人为二队,包括3名特级教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3名区学科带头人,他们既要带足课,又要带足人;36-45岁的56人为三队,包括2名特级教师、12名区学科带头人,他们是教育教学的主力,要多带课,少带人,在指导四队的同时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多数人要向上一个层次发起冲击;35岁以下68人为四队,包括区学科带头人4名、市区优青12人,他们是学校的希望之星,是事业的接班人,要“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三个三年争做带头人”。各梯队既拜师授徒,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这样,既提升了素质,又解决了传承问题,同时消灭了代沟,建立了和谐的同事关系。

  坚持素质教育提升育人质量

  几年来我们更新质量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真正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德育为先

  我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增强爱国情操、确立远大理想、崇尚团结诚信入手,提倡勤朴博学,引导合作创新,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德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

  ——确立以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根据学校“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生为本的德育理念,以关注学生为切入口,以发展学生为落脚点,真正做到“关注学生一程,幸福学生一生”。学校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班级生本教育及管理研究》,引导全校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本开展德育工作。

  ——构建健全高效的德育机制。我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的基础作用、政教处的职能作用和校长室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会、共青团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各班营造积极向上、合作、进步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自身的群体中自我教育,健康成长。学校提倡班主任不仅人要走进教室,更重要的是心要走进学生,学校百名教师进千家,班主任与学生零距离等活动有声有色,务实高效。

  ——选择贴近学生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四中的德育内容不再限于常规,而着眼于发展。学校建立了一整套既具激励性又有人文性的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如:高一的德育目标为“认识生活,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高二为“关爱他人,欣赏生命,学会人文关怀”,高三为“挑战自我,发展生命,感悟人生价值”。德育工作以生为本,就是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和高尚的情操。因此爱国情怀、荣辱观念、道德意识、合作精神、生命价值当成为德育的永恒主题。

  (二)坚持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改革课程结构和管理,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教学形成和手段,促进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坚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组织备课组、教研组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和课程改革的文件,认真理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应试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终身发展与当前升学的关系,处理好学科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确立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地位,让老师们的思想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自觉投身课程改革。

  ——坚持以执行课程计划为前提。不执行部颁课程计划就谈不上课改。我们认真执行部颁标准,非毕业年级开齐必修课程,毕业年级开齐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落实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全面开设课程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选修课程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在学生选择选修课程与文理体艺编班人数有冲突时,先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在开发校本教材时先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特长,后考虑学校主观设计的特色。我们结合学校的优秀历史传统和学生的需求,开发了《武汉四中校史读本》《儒家文化读本》《高中作文思维建构》《数学奥赛教程》《化学奥赛教程》《英语口语》《体教结合教程》《环境文化读本》等校本教材。

  ——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尊重主体、关爱学生、鼓励自主探究、鼓励思维创新、鼓励积极实践的教育观念;要求课堂勇于打破预成设计,鼓励按课堂生成的鲜活过程组织学习;要求采用现代教育手段改革教学形式,要求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模式和校情、学科特点,总结出符合课改精神、符合办学理念、符合教学规律的基本学习方式,供各科参照借鉴、变通运用。我们将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在研究和实验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与教育方法的研究》、省规划课题《课堂研讨式学习操作模式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总结提炼出了一套符合“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并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

  学校的质量提高不再靠“时间加汗水”,也不再靠“灌输加题海”,而是靠教师新理念新方法的运用,靠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靠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几年来通过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我校的教学质量快速提高,高考升学率99%以上,本科上线率95%以上,上重点大学突破百人大关,在校各年级重点线有效数在150-200人。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思维品质得到优化,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这将让学子们享用终生。

  注重科研兴校实现专业化发展

  2007年10月,我校承担了国家教师科研“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与教育方法的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并以我校为核心,成立了国家教师科研武汉实验区,这标志着我校教育科研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武汉四中坚持围绕课程改革和实践办学理念搞科研,坚持以科研促进队伍建设,以科研促进质量提高,以科研促进学校管理,呈现了“四高”的特点:一是起点高。“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5个,即《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与教育方法的研究》、《班级生本教育及管理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等,两个省级课题《个性化成才教育模式研究》、《建立与完善课堂研讨式学习操作模式》,一个市级重点课题《高中生休闲教育研究》,都是国家级省市级重点课题。二是参与度高。学校校级干部人人有课题,全校100多位教师积极参与了各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三是质量高。有三个课题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武汉市重大教育科研成果奖,课题研究的论文10余篇获教育部教师奖励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规划办、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多篇获省一等奖。四是应用价值高。我校的课题研究的目标直接指向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老师们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提升了教育理念,拓宽了教育视野,并自觉地把学习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不再与教育教学实践脱节,而是实实在在地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融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老师们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在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实实在在地得到了专业化发展。

  注重特色创新打造名校品牌

  一所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百年老校武汉四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英语和体育两大特色。老校友袁隆平院士时常回忆他在博学的学习生活,深有感触的说:是母校博学给了我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英语能力,使我在70高龄能照样下田,在文革十年没有接触英语后,走上国际讲坛能照样用流利的英语讲学。2004年袁老欣然题词寄语母校:“继承理科特色,发扬英语优势,保持体育传统,创建全国名校。”

  ——英语特色强力推进。学校有50年的全英语教学经历,形成了良好的英语教学传统。学校努力打造英语品牌,主动引进全市英语教师“方略培训”项目,积极强化英语教师培训,着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广泛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每天中午的“博学之声”都有“英语一刻”广播,学生主持活动都用英语主持,学校还聘请了5名外教加强英语教学,学生在各类英语竞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英语特色得到了长足发展。学校正与美国FSL国际教育基金会合作,创办博学中学国际部,推进教育国际化。

  ——体育特色不断创新。四中有良好的场馆条件,特别有热爱田径和足球的优良传统。近几年学校创新田径训练运行机制,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中学生田径俱乐部,“竞技体育带动群众性体育锻炼”和“体教结合”的经验在全国交流,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大力推崇。竞技体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校田径队两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一次获得团体冠军,一次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名。近几年学校获得了全市、全省、全国和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的大满贯。传统项目足球也在不断发展,仅今年暑假学校足球队就获得了武汉晚报杯等全市四个比赛的冠军,并在南京打入全国八强。学校这几年为国家培养了两名运动健将,12名一级运动员,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测试及体育专业考试而输送到全国高校的运动员每年达60多人。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已获得了面向全国招收体育特长生的资格。学校体育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包括高三在内我校坚持开足体育课并对体育课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提高进行多次专题研究。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近三年高三有16名学生考入民航高校。

  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和践行“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使其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和发展、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的旗帜;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特别是继续强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两支队伍的理论建设和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教育科研,培育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四中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为建设“理念先进、队伍优秀、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环境幽雅、特色鲜明”的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文明单位而奋斗!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中学推荐

试题资料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6. 石家庄站
本地教育

教育政策 | 优录信息 | 教育资讯

择校指南 | 简历面试 | 分班考试

经验分享 | 电脑摇号 | 考试真题

热门推荐

入门指南 | 中小学资讯

学习资料 | 武汉教育新闻

四大名校 | 民办中学

重点中学

武汉武珞路中学 | 武汉一初

武汉二中广雅中学 | 华一寄宿

武汉外国语学校 | 七一华源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数学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